MBR(主引导记录)和GUID(全局唯一标识符分区表,即GPT)是两种主流的磁盘分区表类型,它们在结构、兼容性和功能上有显著差异。以下是详细对比:
一、MBR(Master Boot Record) ★★
1. 基本概念
- 诞生时间:1983年(IBM PC DOS 2.0)
- 存储位置:磁盘的第一个扇区(LBA 0)
- 最大支持:
- 磁盘容量:≤2TB(受限于32位扇区号)
- 分区数量:4个主分区(或3主分区+1扩展分区,扩展分区可再分逻辑驱动器)
2. 数据结构
+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引导代码(446字节) | # 用于加载操作系统
| 分区表(4×16字节) | # 每个条目包含起始CHS/LBA、分区类型等
| 结束标志(0x55AA) | # 有效性校验
+---------------------+
3. 优缺点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兼容所有操作系统和旧硬件 | 不支持 >2TB 的磁盘 |
结构简单,易于恢复 | 分区表无备份,易损坏 |
广泛支持(包括嵌入式设备) | 仅支持最多4个主分区 |
4. 典型应用
- 旧电脑(BIOS启动)
- U盘、SD卡等小容量存储设备
二、GPT(GUID Partition Table)
1. 基本概念
- 诞生时间:2000年代(随UEFI规范推出)
- 存储位置:
- 主GPT头:LBA 1
- 分区表:LBA 2~33(默认128个条目)
- 备份GPT头和分区表:磁盘末尾
- 最大支持:
- 磁盘容量:理论18EB(1EB=100万TB,受限于64位扇区号)
- 分区数量:128个以上(可自定义扩展)
2. 数据结构
+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保护性MBR(LBA 0) | # 兼容旧工具,防止误操作
| 主GPT头(LBA 1) | # 包含分区表位置、CRC校验等
| 分区条目(LBA 2~33) | # 每个条目128字节,含GUID类型、起始/结束LBA
| 分区数据区 |
| 备份分区表+GPT头 | # 冗余设计,提高可靠性
+---------------------+
3. 优缺点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支持超大磁盘(>2TB) | 旧系统(如WinXP)需额外驱动 |
分区数量几乎无限制 | 部分老主板(BIOS)不支持 |
自带CRC校验和备份机制 | 结构复杂,恢复难度较高 |
唯一GUID标识分区 |
4. 典型应用
- 新电脑(UEFI启动)
- 大容量SSD、NAS存储阵列
- 需要高可靠性的企业级存储
三、核心区别对比
特性 | MBR | GPT |
---|---|---|
最大磁盘容量 | 2TB | 18EB |
分区数量 | 4主分区(或扩展分区+逻辑) | 128+(可扩展) |
兼容性 | 所有系统 | 需UEFI+现代OS(如Win8+) |
数据安全 | 无备份/校验 | 头部/分区表双重备份+CRC校验 |
启动方式 | 仅BIOS | UEFI或BIOS(CSM模式) |
分区标识 | 类型码(如0x07=NTFS) | GUID(如EBD0A0A2-B9E5-4433-87C0-68B6B72699C7 ) |
四、如何选择?
选MBR:
- 磁盘≤2TB且需兼容旧设备(如Win7以下系统、树莓派)。
- U盘/SD卡等便携设备。
选GPT:
- 磁盘>2TB或使用UEFI启动的现代电脑。
- 需要多分区(如服务器数据隔离)。
五、转换工具
- MBR→GPT:
# Windows(需管理员权限) mbr2gpt /convert /disk:0
# Linux sudo gdisk /dev/sda # 输入命令`w`写入GPT
- GPT→MBR:需清空分区表后重建(数据会丢失!)。
六、注意事项
- 操作系统限制:
- Windows XP 32位不支持GPT启动。
- macOS默认要求GPT分区。
- 数据备份:转换分区表前务必备份数据!
两种分区表各有适用场景,根据硬件和需求选择即可。